據新民晚報報道,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1200余名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表,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水表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干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消息一出,網友紛紛喊話:全國推廣!
智能水表只是此次上海智慧養老中的一環,除此之外還有“AI外呼”“門磁系統”“煙感報警”“紅外檢測”“智能手環”等,均安裝在獨居老人家中。如遇反常情況,均會通過“一網統管”平臺及時反饋,并召喚人員前來看望。
比如,一旦發現老人家里長時間無用電或者用電異于往常,系統立刻通過算法分析異常原因,并推送給提前設定的緊急聯系人。平臺對于老人用電安全有告警提示,一旦發現用電量過載過荷,系統會自動斷電,從而減少獨居老人由于用電不當引發火災等事故的發生。
隨著老齡人口越來越多,加上現代社會老人和子女都追求有自己的空間,因此純老家庭和獨居老人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家庭養老的功能日益削弱,“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訊錄里”的現象讓人有些扎心,卻是社會發展的無奈現實。由此,原來主要由家庭承擔的老人贍養功能漸漸轉向社會養老服務。
此次上海推出的智能水表儀等智能化手段,得到了全國網友的稱贊。也有人提出,有些細節問題還有待深入考慮,比如,獨居老人水表不正常運轉的其他狀況也應引起相關人員注意。舉個例子,某獨居老人洗澡時摔倒在地,水一直在流,水表也在走,雖然沒有停水觸動自動預警,但摔倒在地的老人非常危險,應該得到及時救助。
不管怎么說,相對于有些監護產品搜集數據的方法極易導致部分老年人產生抵觸情緒,智能水表儀等智能化手段從各方面來說都是上佳選擇,不僅不會泄露獨居老人的隱私,而且效率很高,還能兼顧各方。江蘇路街道岐山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朱衛紅表示,“智慧養老”減輕了居委會的壓力,讓基層工作人員不用再疲于奔命天天上門探視老人,卻提高了對老人的精準照料程度。
智慧養老是一個全社會共創共建的過程,要利用時代科技的進步將傳統型養老和技能型養老結合起來,利用信息化技術更好地服務獨居老人??萍几淖兪澜?,科技改進生活,科技可以給孤寡老人更多關愛,推進這一過程需要下足功夫,需要“精細化管理”,需要細心和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