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是我們逃避不了的現實,也是未來世界面臨巨大不確定性中的唯一確定性,很多人在我們自己還沒有老,或者我們的父母還沒有進入老齡階段的時候,覺得老齡化跟我們無關,其實老齡化跟我們每個人、每個行業都相關。”北京安馨養老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鄂俊宇說。
12月4日,由中國經濟傳媒協會、《華夏時報》聯合主辦的“脫貧:媒體、企業的溫度和力量——第十三屆(2020)中國經濟媒體高層峰會”在北京舉行。
今年11月3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首次提出了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與科教興國、鄉村振興、健康中國等并列的最高層級國家戰略,具有里程碑、劃時代意義。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養老服務面臨更大的挑戰和考驗。
在此次峰會上,鄂俊宇提出,通過適老化改造全面鋪開,完全可以建立一個能解決大部分人群居家養老、就進養老需求的“居養協同”模式。
他認為,而60后逐步進入老齡化帶來的老齡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5G互聯網技術的來臨,將提高老齡人群對康養產業智能、智慧和健康服務的要求,康養產業將迎來一場產業結構的革新。
適老化改造把養老院搬回家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2000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7.0%,0-14歲人口比重為22.9%,老年型年齡結構初步形成,中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2018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1.9%,0-14歲人口占比降至16.9%,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
在中國非常龐大的人口基數的老齡化社會下,到底什么才是適合不同人群的養老模式?
鄂俊宇認為,養老本身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選擇,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有各自的差別選擇,過去我們的老齡事業更多關注的是80歲以上人群,甚至是失能、失獨、失智的這部分人群,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只占到我國老齡人口的14%,這部分人群更期望在自己最熟悉的家里進行居家養老。
但現實是,絕大多數老人的“家”里充滿著各種不適合養老的障礙與風險。根據2011年衛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測算,我國每年有4000多萬老年人至少發生1次跌倒,其中一半發生在家中。跌倒已成為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傷殘失能、傷害致死的首要原因,嚴重威脅著老年人身心健康與日常生活,也加重了家庭和社會負擔。
適老化改造是居家養老的前提條件和基礎保障。鄂俊宇認為,每個老年人家庭都應該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通過把養老院搬回家,讓老人在家里面可以享受到一個安全、便利、舒適的養老環境。同時再給予他們其他的養老照護,包括健康服務,完全可以解決老年人在家里面養老的需求。
今年7月15日,民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9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推動各地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照護條件,增強居家生活設施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適性,提升居家養老服務質量。
鄂俊宇認為,通過居家適老化改造全面鋪開,結合老舊小區的改造,可以建立一個能解決大部分人群居家養老的模式。
“尤其對于中低收入的老年人群,結合國家的老舊小區改造的民生戰略,可以通過老舊小區的適老化改造,包括居家適老化改造,結合社區嵌入式為老服務機構,就可以實現老年人居家養老、就近養老的一個‘居養協同’的模式。”鄂俊宇說。
當適老化改造遇上5G互聯網,又會給居家養老帶來什么變化?在老齡化的社會,先進的智能設備,包括互聯網技術是否能夠適老化?是否能夠讓我們的老人有公平的參與社會的待遇?也引起了社會的廣范關注。
鄂俊宇認為適老化應該是整個老齡化社會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僅限于養老院、養老機構,也包括老人的照護和健康服務,5G互聯網技術應該能更多地幫助到老人,讓他的生活同樣得到更多的便利。
鄂俊宇表示,養老企業在做居家適老化改造的過程中,也期望能夠不僅僅是進行硬件和環境的改造,還能夠跟互聯網的高科技企業合作,把適老的智能設備能夠嵌入到老人的家庭,讓子女、服務機構可以時時地感受到老人在家的生活狀態,包括可能遇見的各種風險。
今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
“相關政策支持會大力地促進整個互聯網領域,包括科技企業大力地開發智能的適老化產品。”鄂俊宇認為,未來5G技術一定會改變很多養老的場景,比如說可以讓我們實現對老人的遠程陪伴,讓我們老人居家就可以實現周游世界,看到更多的他們希望看到的真實的美好場景。
康養產業將出現巨大的轉折點
據人民大學發布的《“十四五”時期北京市老齡事業發展規劃編制建議報告》,“十四五”時期,“60后”一代將迅速崛起成為老年人口重要組成部分。以“60后”為主體的老年人的整體經濟實力、教育水平、健康狀況提升,自主意識更高,消費意識也更強,更加看重生活質量,而不是僅僅滿足于生存型、基本保障型需求。
鄂俊宇認為,2020年實際上是中國康養產業的一個分水嶺,最大的人口結構的變化就是60后人群進入了老齡化,這是改變了整個康養產業方向的一個巨大的轉折點,中國康養產業發展將進入增量時代。
1960-1975年這一代人是享受了整個中國改革開放,包括經濟全球化紅利的最大的人群,他們是全世界獨有的一群擁有財富,擁有很多房產,然后逐步進入了退休和老齡的階段,他們有經濟能力,也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愿景,所以他們將讓未來的老齡事業,包括康養事業的需求也會重新定義。
“隨著這樣一個新的時代開始,整個的老齡服務,包括康養事業都會有一個新的劃分。”鄂俊宇認為,過去我們更多的是講養老產業,未來可能更多看到的是康養產業,在養老產業向康養產業提升的前提下,人們居住的空間、未來需要的康養服務都會產生極大的不同,對智慧健康空間和美好生活方式服務的需求也會加大。比如安馨正在聯合松下一起打造基于國際標準的智慧健康社區,在60后,乃至于70后逐步進入老齡化以后,為他們對于康養旅居生活和美好生活方式的向往提供更好的智慧健康空間及國際標準的康養生活服務。
鄂俊宇認為,未來,5G大時代的變化,尤其是老齡人口結構的變化,對于康養產業技術、智能和智慧的要求,對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要求會帶來新的產業結構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