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0月1日起,在深圳繳納的“五險一金”將升級為“六險一金”。
近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正式發布《深圳經濟特區養老服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其中明確建立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制度,這也被稱作“五險一金”之外的“第六險”。
長護險制度是指以社會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對經評估達到一定護理需求等級的長期失能人員,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或資金保障。
早在深圳之前,2016年,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隨后,人社部明確了15個長護險試點城市,包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蘇州、青島等。
今年不久前,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印發《關于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長護險試點城市和地區擴圍至49個。
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越來越多失能、半失能老人面臨長期護理保障不足的困境,也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長護險制度有助于破解這一難題。未來,或將有更多的城市加入“六險一金”行列。
何為長護險?
上述《條例》規定,長護保險費以深圳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按照0.1%的比例逐月繳交,其中職工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各按50%比例繳費;退休人員、居民以及其他人員由個人繳費;困難人群繳費由財政給予補助。
比如,以2019年度深圳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人員月平均工資10646元來測算。按照0.1%的比例,即每人全年繳費約為128元,職工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各按50%比例繳費,即各承擔約5.3元/月;退休人員、居民及其他人員則每月個人繳費折合約10.6元。
深圳市醫保局待遇保障處副處長滕曉浩表示:這是社保五大險種以外的第六大險種,按獨立險種、獨立籌資、獨立運行模式設置,即今后深圳就是“六險一金”了。
繳納了該項保險,可能享受到何種權益?
《條例》指出,長護險待遇按照參保人照護評定等級、服務提供方式、累計參加長護險的年限等確定,照護評定等級確定后,失能老年人即可享受相應的長護險待遇。
目前,除了被納入長護險試點的城市和地區之外,也有包括深圳在內的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城市自愿加入這一行列,各地的執行方式有所差異。
以上海為例,2018年起,上海在三個區先行試點,后推廣至全市。如何籌資?上海規定,職工醫保人員,按照用人單位職工醫保繳費基數之和1%的比例,從職工醫保統籌基金中按季調劑資金作為長期護理保險籌資。
上海對享受長護險的失能群體做了年齡限制:年滿60周歲及以上。護理服務分為三類:社區居家照護、養老機構照護和住院醫療護理。以社區居家照護為例,根據失能評估等級的不同,可享受3-7小時/周的服務時間,參保人員在評估有效期內發生的社區居家照護的服務費用,由長護險基金支付90%,個人自負10%。
廣州自2017年8月1日起正式試點實施長護險制度,根據《廣州市長期護理保險試行辦法》,參保人員無需額外辦理相關參保手續,只要本市職工醫保待遇正常,系統自動默認正常參加長護險。
據《廣州日報》2019年12月報道,該項制度實施兩年多以來,共有12387人享受長護險待遇,長護定點機構已達96家。廣州市醫保中心負責人介紹,在市內居住的廣州職工醫保參保人,通過鑒定評估后,符合相關失能失智條件的,即可享受長護險待遇,不受年齡限制。
在《廣州日報》報道的個例中,住在長護險定點養老院的兩位老人,分別享受了每個月2000多元和2700多元的報銷額度,很大程度緩解了他們支付養老院費用的負擔。
部分首批長護險試點城市老齡化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信息。其中,蘇州、青島、重慶為2018年數據。)
養老問題待解
按照國際通行慣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0%以上,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以上,即為老齡化社會。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5388萬人,占總人口的18.1%,對比上一年提升了0.2個百分點。
而相比于全國的情況,有些地區的老齡化程度更深。
以上述人社部明確的15個長護險試點城市為例,2019年,上海戶籍人口中,60歲以上老年人占比已達到35.2%,江蘇南通同樣超過了30%,為30.74%,這一比例在江蘇省內高居第一。
蘇州、青島、重慶和成都的老年人口占比也均超過了20%,僅有廣州低于20%,2019年廣州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的占比為18.40%,但仍然略高于全國老年人在總人口中的占比。
相比之下,此次實行長護險制度的深圳,稱得上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8年底,深圳共有戶籍老年人32萬,常住老年人73.04萬,實際服務管理老年人114萬。
按照戶籍人口的口徑來計算,深圳老年人的占比約為7.0%;按照常住人口的口徑來計算,深圳老年人的占比僅約為5.6%,均未觸及國際通行的老齡化社會門檻。
這也意味著,深圳仍然很大程度享受著勞動人口紅利。但據深圳民政局預測,到2027年,深圳60歲以上戶籍人口將增加到65萬人左右,占總戶籍人口的10%左右,屆時將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將呈現密度高、候鳥型、高齡化、空巢化的特征。
從全國的情況來看,截至2019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54億,其中失能人員超4000萬,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障不足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性問題。
如前所述,長護險能夠一定程度解決失能老年人的看護問題,并緩解他們的經濟負擔等,但仍然存在一些配套問題,譬如護理服務人員極度缺乏、專業性有待加強等。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深化,養老相關問題將變得愈發重要。近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